• Call: (65) 6287 6268

饱满的稻穗.透澈的关怀-记「新世纪农耕」之旅

200305

方慧民

 

序曲

千禧年的元宵节,北加州冬雨绵绵,空气中尽是寒意。天未亮,便与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趋车赶往Sonoma的鲍伯.康那德(Bob Cannard)农场。「新世纪农耕」如此豪气的研习主题,似乎隐含无限地可能、无限地创新。虽然,途中乍现曙光,但彩虹瞬间即逝,到达农场时,冬雨沈浸下的泥泞、萧条景象,真让人不知该将心中对「创新」的明亮期待置於何处。站在简朴的农舍前犹豫时,一位粗犷的农夫从谷仓後迎了出来,那般地自信、从容,令人有见到武侠小说中埋名山林的隐士的错觉。农舍内,炉火上炖着青草茶,温暖似传统社会中祖母的厨房,大家围着炉火、喝着热茶趋寒,陆陆续续,学员也都到齐了。

 

从心出发

「学习第一要务应从心开始。」「从心出发,与植物真实地连结。」「提供给植物生命最多的选择,让其发展生命完全的能力。」「农夫是植物的支持者,就如鸟吃植物,然也其排泄物下於植物含着疾病讯号的叶子上,或根茎土壤上,为其治病。」「人本来有能力看出整个自然的完整,就如鸟一般地去帮助植物。可是,人因内在的饥渴、不满足的心,而破坏了这个连结,这个完整性。」「人甚至以为可以管理(如: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这些植物、虫害、及至整个自然。」「如果人只想从大自然吸取,而没有回报大自然,那只会越来越贪婪。……如果,每个人都开始了解这关系,给植物自然、满足,人也就能够自然、满足。」鲍伯农夫开宗名义即诚挚地与我们分享那问题的核心。

 

原来,参加这次研习营,只是一个单纯的心念,怀着傻气的唐吉诃德骑士的浪漫精神想为地球做点什麽。但是,这金发的美国农夫却以他深入生命的农场体验将无情众生(大地、自然、植物……)与我的心灵世界连接起来。如风中奇缘(Pocahantas)这个电影中的那首歌 — 风的颜色(Colors of the wind)歌中那耐人寻味的旋律,in a circle, in a hoop, that never ends……(一个圆圈,一个循环,永不中断)在大自然的脉动中,我哪配当骑士啊!我应该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踏实地实践那完美的圆中不可缺的一点。亲爱的母亲,请原谅我们的自大、无知,愿我们能寻回直觉,不再努力控制、分析,而能自然地融入这圆满的天地之中。

 

植物的生命史

鲍伯农夫握着两株植物自雨中闪入教室,以热切的语气与传神的肢体动作由根、茎、到叶细述说着每个阶段的可能。已与泥土紧密连结的根,快乐、坚定地展现它的满足;茎上有几个小叶子却已摇摇欲坠,牺牲自己,只为成就其上已见气象的花、叶;再细看,不同叶片,不同的色泽,不同的虫痕……,述说着不同日子的故事,我们有如亲眼见到它在大自然中努力的过程。此株的一生历历在前、淋漓尽致。一向,历史,是一部书、是一张年表、是一位细心母亲的日记,从来没想过历史是可以这麽一目了然的呈现。鲍伯农夫的细腻与植物的坦承,为我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新奇、宽阔的世界,受这震撼深深地感动,竟湿润了双眼。往後的日子,在路上、在园中,常常望着植物,总觉得看到一部历史,看到一株生命,似乎可穿透文明的障碍(柏油路、砌墙……),看到那植物无言地展现它的过往与现在。

 

透彻的关怀引领实践

「植物无矫饰地将其成长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应以如养育一个孩子的心去了解它。」「用你的感觉去养育孩子(植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鼻子去闻,舌头去尝,身体去触摸你的孩子(植物),然後用你的心去了解他们。」「如果你只用理性、科学的知识来看,你将很难体会风吹玉米田的声音、欣赏一颗花椰菜的满足、植物的优雅、新旧的比较、以及它与土壤的紧密相连…」「用你所有的、完全的能力、你的直觉…,去真正观察植物的反应」「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方法,但是你需要去找出你自己的方法。」鲍伯农夫语重心长地敲响暮鼓晨钟:

 

You may not put textbook between you and your child!

(你千万不要把教科书放在你与你的孩子之间)

 

You may not put doctor between you and your disease!

(你千万不要把医师放在你与你的疾病之间)

 

You may not put teacher between you and your life!

(你千万不要把老师放在你与你的生命之间)

 

You have fully responsibility of your garden, your life, cultivate yourself as you cultivate your plant!

 

(你对你的园圃、你的生命有完全的责任,耕耘你自己就如同耕耘你的植物。)

 

字里行间,你可看出那个中法味?经上佛陀所言,展现在一个西方农夫身上,他以他实际的行动与坚持实践了出来。

 

「你的园圃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害病的植物。」「看到有病植物不要急着去杀虫,而是去观察、关心它为什麽不开心。做一点处理,看它有无开心些,而且,要持续地做。要想尽办法找出让其健康成长的方式,不要轻易放弃,即使一株失败了,但整个农场、整个大地却可能因而成长。」「你们对植物还太陌生,需要学习观察,一段时间之後,便可如我一般,即使坐在飞机上由高空往下看,仍可感受下面土地、植物的健康、匮乏、虫害……,也知道该如何帮助它们、给什麽食物。其实这很简单,因为:我的精神灵性都与植物一起成长,而你也可以发展出这样的精神灵性。这没什麽特别,每个人都会有,只是你们还没发展出本具的能力,只要你要,你就可发展出来。」「二十五年前,我来到此地,这是个污染很厉害的土鸡场,当时,我必需每天给土地营养,今日,我无需再做额外的工作,只要一撒种,植物便会自然成长,因为土地的能量已够。」「只要在我们社会中,有一群人做些改变,事情便能更好,这是个很深的承诺,需要长期的努力,是自然运作过程的真理以及人对自然的信心。」

 

在一席恳切地精神洗礼之後,看见鲍伯将这一切落实到农场上每一株草,每一棵植物,他以身体力行实践他对植物柔软慈悲的心。对学员问的每一个细琐、实际的问题,他以乐观潇洒的心,简短有力地提供解决方案,从他坚定的语气中,你会感到他对土地的爱,对植物的信心。他说:「对园圃如养孩子,是长时间的承诺,而非过後就忘的一时灵感。」听他如数家珍般地诉说每种植物的特性,并如何将它们安排成一个互相帮助的圆满菜园、果园。自然的新旧轮换,生死交替,在他眼中是那麽平实。感受他对土地、植物无尽无止的关怀,心中响起一首慈济的曲子,是证严上人的静思语 –「清静的莲花,无染的爱,饱满的稻穗,透澈的关怀。」也唯有「透彻」才能形容他那样地尽心。

 

田野教学

趁午後雨势稍小的空档,鲍伯农夫带领我们亲身体验其新世纪农场。踩在芳香的泥土上,走过小丘高的堆肥,欣赏、触摸充满生机的植物,空气中彷佛传来民歌手李建复高亢的歌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何时,能拥有如此饱满的田园?能与大地有如此紧密的连结?鲍伯农夫说:「在我的园圃中,随时都有两种作物,一种给予大自然,另一种留给人类。」那样地生存与共、那样地和谐朴实,不禁再一次哼唱:in a cirle, in a hoop, that never ends……(一个圆圈,一个循环,永不中断……)

 

後记

 

涟漪

匆匆过了一年,在家中力行鲍伯农夫所教,有时,还会有一些朋友来家中做有机泡菜、做堆肥。对於老妈的「认真」,孩子们早已习以为常,但我心中却总希望他们也能有这种饱满的感觉。二○○一春「新世纪农耕」又再次举办,试探地问外子Max与两个女儿,他们居然同意参加。很希望在他们去之前,能给他们一个心理准备,让学习能更深入,上一篇心得实在是最好的桥梁,可是要两位ABC(在美国出生的华人)看这样的中文,实在太为难他们了;我只好帮他们录在录音带中,就这样让他们听着「饱满的稻穗,透澈的关怀」驱车前往。

 

三天研习营回来,以前常怨老妈小气,现终於能欣赏那是俭朴。外子更是接手後院的堆肥计画,於是,常常在周末,我们家後院就会出现 务农的矽谷CEO(执行总裁)除非出差不在城里。自从由鲍伯农夫的农场回来後,外子的周末是与後院有约的挖土、堆肥、照顾植物……从未断过。刚开始还闪过几次腰,我还得帮他推拿善後。渐渐地,越做越顺手。历经数次创业的惊险,有时在周末忙於农事後,会用一种平静的语气说:「真踏实!从照顾土地,到看到新芽,CEO的云霄飞车心情常会在这後院抚平、心安下来;能真正相信一枝草、一点露,天地间到处是养份。人,总有活下去的机会……。」

 

喜欢历史故事、古琴乐曲的老么伟庭是心中有个宇宙的小男孩,在後院根本是如在母亲怀中的无拘无束。因而,只要老爸需要帮手,他就扛起锄头、拿起铲子,挖个大洞;只是,对异味敏感的他,对下一步骤 — 倒入厨馀,至今仍是敬谢不敏,一溜烟,又到别处玩了。告诉他,去年来探望我们也跟着做堆肥的外公,一到这个步骤,一定也大口吐气。母子二人笑成一团,他的心也安了。我知道,只要他欢喜地与自然做朋友,有那麽一天,当他长成一棵大树,他定能全然地保护自然,每个步骤都不缺席。

 

两个女儿从农场回来後津津乐道,有趣的是,她们在田野教学时,竟是在玉米田中徜徉嬉戏,一面听着鲍伯农夫讲课。问她们他讲了什麽,却也都答得头头是道。能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学习如何回馈、反哺,那景象真美。

 

老二萱萱本来就是个时时悠游於後院杨柳树间的沉思型女孩,鲍伯农夫的课让她与自然的连结更紧密轻松。偶尔,会看到她提着小桶子、拿着小铲子,在院子里晃来晃去,翻土?种花?给树木清理?……从厨房望出去,与她的眼神不期而遇时,看到轻松、恬静、及笃定写满她的脸庞,给她一个微笑,母女间的相知,无须言语。上礼拜放学回来,她告诉我:「自然课要做环境计画,题目是:如何协助大环境,老师要我们做计划,看如何在家中做堆肥,如何节省水电,以及如何做资源回收。可是,老妈,我们家都已经在做了啊!所以下个月我要去後山帮忙清小溪。」看一向沉静的她调皮又自豪的神情,真为她高兴,她的世界又扩展了一大步。

 

前一阵子,老大致芸开心地转述她与一为慈青的对话给我听(这位慈济青年知道我们家力行清贫乐的生活)。「你们家过的这麽辛苦,你习惯吗?」「还好啊!」「你在市场或店里看到那些点心不会想要买吗?」「不会啊!习惯了。」「你爸爸如果发大财,你们还会这样过日子吗?」「应该会啊!我觉得很好。因为,过这种生活不用担心。」听到正值青春期,极需同学、朋友肯定的大女儿能有这样的坚持,心中好欣慰。与孩子们在一起时,心中常会荡漾着一首美丽的歌 — 孩子的梦:

 

芳香的泥巴

田里的泥鳅

孩提的欢乐

我们曾拥有

清澈的溪流

成群的鱼游

向往的故梦

何日再重游

给奔翔的羽翼

更多的自由

给明天的大地

一片绿油油

让山林的呼喊

尽情地唱歌

让未来的孩子

视野更辽阔

~2003.4.18 方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