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ll: (65) 6287 6268

Posts classified under: 2005

怎么选择婴儿用品?

2005年05月

赖立惠

生老大时,亲朋好友送了些婴儿的玩具,鲜艳的颜色,精心地设计,本以为孩子会花很多时间尽情享受游玩,会使育儿工作变成很轻松。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些时髦的玩具常常只能吸引婴儿非常短暂的时光,而且有些玩久了甚至会有不良的影响,以下列举一些笔者曾经使用过但觉得应该尽可能少玩一些的玩具。

1.旋转大圆盘(Exer Saucer):很多父母亲被这个玩具所吸引,它是一个很大的圆盘,上面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婴儿站(或坐)在其中,可以玩这些五花八门的玩具。它的好处是,当忙碌的父母亲非得离开孩子一阵子时,例如洗澡时,它的确是一个安全的场所。但如果婴儿花太多时间在这个圆盘中,它们身体的运动机能发育有可能受到影响而迟缓些。因为这个玩具鼓励婴儿推它们脚趾头而不是靠身躯的肌肉去旋转座椅,身躯肌肉适度的运动对坐、爬和走路都很重要。而且推脚趾头能让小腿的肌肉变得很紧,导致幼儿比较晚开始走路或是踮脚的姿势变得很奇怪(挂在门上的跳跃椅也有同样的问题,过度不当的使用甚至会造成关节和骨头的伤害)。虽然这些问题不是永久的而且幼儿终会走路,但比较晚开始爬或走路的孩子,会失去一些探索环境的机会而使得他们认知技能发展较缓。

婴儿应该花很多时间在地上,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运动和探索环境,如果妈妈实在需要十分钟洗个澡时,可以用安全栅栏将幼儿围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2.芳香的尿布桶(Diaper Genie),这是一个送给新生儿父母亲非常时髦的礼物,这个桶子把婴儿换下来的尿布加上一个塑胶袋,它宣称会让尿布味道变得好闻,当这个桶子装满尿布时,你可以倒出一长条一个个被塑胶袋扎起来的尿布,好像一长条香肠。但是除非你天天倒这个可以装三十片尿布桶子(一般婴儿平均一天只需要十片尿布),否则还是有很重的味道,而且这个桶子本身会吸收尿布的味道,刷洗这个桶子得花很多功夫,所以不如省下这些额外装尿布的塑胶袋,把尿布放在一般的垃圾桶就好了。

3.专门给婴幼儿看的录影带,爱因斯坦婴儿系统(婴儿录影带的始祖)提供温柔的、婴儿化的古典音乐伴随玩具平静的画面。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这么早让婴幼儿接触到电视。美国小儿科学会建议二岁以下的幼儿不要看电视,事实上,幼儿并不需要电视。

4.学步机,并不能使婴儿快点学会走路,相反地,过度使用会有反效果,因为婴幼儿在学步机里走路和真的走路是不同的身体移动,在学步机里走路学不会如何平衡身体以免跌倒,学会平衡是学会走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而且,每年有很多因为用这四轮学步机导致的意外伤害,如非要用不可,父母亲一定要用符合美国新标准的学步机,它给予婴幼儿较多的限制避免他们受伤。

以上谈了些不好的器具,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种值得使用且还不错的东西,预防婴儿瘁死的睡袋(Sleeper),抱婴儿的吊带(sling),它可以让婴儿侧坐或斜躺,但注意不要购买那种是让婴儿被垂直挂在父母胸前,配合幼儿高度而可调整的幼儿高脚椅,和木头玩具(例如木头方块,木块上面涂上食用的核桃油,而非油漆,相当安全而且很好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塑胶玩具,特别是含PVC(聚氨乙烯)vinyl(乙烯基),其中有可能含苯二甲酸盐(pathalate)和镉,它们在动物实验中会导致肝、肾的伤害和癌症的发生,此外,这其中可能含的铅会导致孩子们神经系统的伤害,这些有毒的物质会从这些塑胶玩具溶至孩子们的手而进入他们的口中,父母亲不可不慎。

 

参考资料:

  1. The Green Guide #107 Mar/Apr 2005。
  2. What to Expert the first Year. Eisenberg, Murkoff and Hathaway.

如何喂养小小孩-琉璃光妈妈经验分享(下)

2005年08月

曾紫玉等人

《小小孩便便经验分享》

念慈:

我的小孩一个多月大时曾经有过纪录八天没有便便,但是医生听诊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调稀梅子原汁(plum juice)给他吃,后来也就便了,而且便便看起来很正常。听说吃母奶的小孩走极端,常常是一天大便五次或是五天大便一次,所以遇到这样的事请不要担心。

淑娟:

儿子刚开始吃副食品时严重便秘,大便必哭,总得用塞剂帮助排便,便秘的现象好几个星期才好(因为母亲告诉我,他们以前普遍都是喂母奶,而且在宝宝开始吃副食品时都会有这种现象,只是有的一两次就好了,有的则会持续好几个星期,所以我们并没有很担心),妹妹也是刚开始有便秘,但她那聪慧的母亲找到了一种孢子型乳酸菌粉末(比瑞吉),大大地减轻她便秘的情况(在这之前也试过几种不同厂牌的比非德氏菌或乳酸菌,但这牌的对妹妹最有效),刚开始的食物是一样一样慢慢加,但变来变去还是便秘,后来就多种混合使用了。

凤娟:

刚开始喂副食的第一个月,宝宝便秘的情况很严重,几乎每隔三、四天左右就有便秘的现象。当时我也不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宝贝便秘,只好暂时停喂她水果而改喂稀释的有机甘蔗汁加几滴EM1。喝了这种甘蔗汁后小宝贝通常都能顺利排便,而经过几次的观察后,发现是孩子水分的补充不够。因为之前喂母奶并未另外再给孩子喝水,如果喂她吃水分较少的水果,而我又刚好吃了比较燥热的食物,使得母奶也比较燥热时,就会造成小孩便秘的情况。所以之后我除了注意孩子和自己水分的补充之外,每天早上起床后一定先给孩子吃一小汤匙life start菌,来帮助肠胃的消化和排泄。并在饭前、睡前为她按摩。在作了这些改善后,第二个月孩子的排便状况也就恢复正常了。

Sylvia:

我生到第三个小孩才有添加副食品后便秘的问题出现。我请教一位专门给小孩及婴儿按摩的女士,她告诉我这种情形很普遍,并教我可以沿着小孩肚子的左右两侧顺时针按摩,右边绕太阳的圆形,左边绕月亮的弯勾型,这样可以迎请太阳和月亮的力量让小宝宝的消化系统更快发育完成。我猜测我小孩便秘也有可能是因为吃了苹果泥的关系,因为通常腹泻时可以吃苹果来帮助止泻(苹果去核心,如挖一深洞,上插两三个丁香蒸来吃),让我怀疑苹果造成便秘。后来我喂宝宝喝几茶匙的薄荷茶(peppermint tea,菊花茶也行)来帮助其排便,果然通了,但是小宝宝可吃尽了苦头,我想也许他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宝宝现在九个月大),加上我还在喂他吃母奶,所以我暂停喂副食,也许下个月再试试,等他准备好了再重新开始。

《小小孩不爱吃饭经验分享》

紫玉:

我的第二胎在六个月大以前,看人吃东西直流口水,一开始喂副食品时还颇愿意吃,不过她是磨碎的东西不爱,特别为她做的粥都不吃,愿意吃干饭,但我家吃全糙米三宝饭,她根本吃不动,苹果也是一整颗给她才吃,但最后都吐出来,甚至连香蕉、南瓜、马铃薯这些最普遍的宝宝餐只消看一眼就摇头了。一岁以后愈来愈吃不好,有一阵子竟然只想靠我的奶过日子,这当中我绞尽脑汁作各种食物给她试吃,我想我大概撑了三个月情况才慢慢好转,也许是因为她的牙齿长够多,终于可以吃一点较硬的东西,或者是她终于也觉得妈妈的奶不够吃了。

我想有些小孩都会有一阵子是如此,或长或短,撑过去就好了。这一段期间的危机是,有的妈妈挺不住,就开始乱塞小孩各种东西吃,特别是加工制品或垃圾食物,这些东西多半比较诱人,但是自此就把小孩的口味养坏了。我想小孩不愿意吃,也没有办法硬塞,这时食物的品质就特别重要,我尽量供给宝宝有机的新鲜蔬果、谷类,由於我还在喂母奶,所以也安心不少。另外让小孩多活动,消耗得多也有助打开胃口,我常常发现小孩玩得又饿又累时,胃口最好,这时候吃什么都香。

珍妮:

事实上小孩的感受能力比我们大人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肚子饿,知道自己身体的需求,许多妈妈都担心小孩该吃饭的时间喂不进饭,其实只要不供应零嘴,等小孩饿了,自然会要吃东西。

《省力经验分享》

Sylvia:

我学到的经验是,如果妈妈可以将一天的流程安排妥当,那么带小孩这件事就会变得容易得多。特别是如果可以在前一夜或一早将出门前要准备的事情先做好,像是要上班的妈妈先将自己装扮好、小孩的便当装好、要带出门的尿布、水瓶都准备好等,等到小小孩起床后,自己才能将心思专注地放在小孩子们的身上,一天之始也不会因为同时要做各种事情,对小孩东催西赶,心情变得烦躁不安,脾气变得很大。

另外,让小孩学习有一段时间独处,安静地待在房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也许二十分钟。我在我小孩三岁半的时候开始这样做,告诉他除非房子失火或是有事需要帮忙(例如东西放太高拿不到),否则就等时间到了才出来,原本的用意是要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后来发现这样对彼此都好,小孩后来也会主动要求进房一会儿,需要自己静一静,对一整天都在忙碌的母亲来说也轻松一些。

紫玉:

应付宝宝一天多餐的需求,我想许多新妈妈都有同感,一天大部份的时间都在弄吃的和喂食,我后来用慢炖锅,觉得颇理想,可以睡前或一早将泡好的豆或谷类所有材料一起加进锅中(如罗宋汤、薏仁汤、银耳汤、红豆汤),等起床或下午就有热呼呼、又新鲜的东西可以吃,小孩不必等,大人也不用老忙着张罗吃的。

《牙齿保健经验分享》

淑娟:

儿子刚长门牙时有给他吃饼干磨牙,而他又不让我们帮他洁牙,且常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虽然他吃的其他食物都很健康,但还是造成他上排门牙都蛀牙了,这是我们严重的疏忽,不要因为周遭亲友们说应该要给宝宝吃吃饼乾,磨磨牙、练习咀嚼,就犯了大家都在做的错,千万要注意洁牙,并且慎选饼干种类,希望大家的宝宝都有健康的牙齿。

念慈:

我的儿子快要发牙时,我们听小儿科医生的建议,买了套在手指头上的牙刷帮他按摩牙龈,也因此开始长牙后就很习惯我们帮他刷牙,而没有一些妈妈遇到小孩不配合刷牙的困扰。我们要求小孩刷牙很严格,早晚都要刷牙,晚上自己刷完牙,妈妈会再检查一遍,平时也注重钙质的摄取,我想这是他一直到现在牙齿都很好的原因吧。

《让小小孩睡觉经验分享》

紫玉:

我是一个很糟的妈妈,一直到第二胎一岁以后才发现原来早睡对小孩有多重要,也才开始努力地让生活整个步调提前。后来发现其实并不难,只要您定时早早把小孩挖起床,小孩就会早早阵亡,如果小孩觉睡得少,就要避免中间的午睡时间不要拖得太长,还要预防小孩在不该睡的时间睡着,大半就得找一些会刺激小孩醒过来的事给他做,像是洗澡。刚开始时我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不到一岁),累了,心疼、舍不得,就让她睡个十五分钟或半小时(第二个午觉),可是常常招来的结果是小孩撑到半夜十二点还是玩得很高兴,隔天早上妈妈累得醒不来,就开始恶性循环地晚睡晚起。

抓紧小孩的规律非常重要,高明的妈妈会预先看出一些征兆,知道接下来小孩很快就饿了或是就要闹觉了,可以事先安排妥当。譬如小孩的规律是玩一玩,饿了吃饭,吃完饭再玩一玩就睡觉,如果妈妈一直忙,错过小孩应该上床的时间,小孩很可能就又开始叫饿,那么您就得重新开始这个规律性,喂饭,等他吃完再玩一玩,再睡,我自己就是前车之鉴,所以想特别提醒新手妈妈这点。这也是为什么人智学鼓励给小孩一些睡前的仪式,让小孩心理上开始准备睡觉(有的小孩需要较长的心理预备时间),睡前仪式可以是睡前故事,或是点蜡烛、感恩祈祷等。

我的一位朋友让她的小朋友在上床前,点上一根蜡烛,陪着小朋友拿着烛台,边哼一首歌,缓缓步上二楼的睡房。雷博士曾说过,如果在睡前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烛光,会引领这个人的心识安详入睡等等。如果您选择讲故事给小孩听,就特别要留意所讲的故事内容,因为睡着之前所听到的故事对小孩极具影响力。大女儿三岁及四岁的时候我带她回台探亲,初时会担心长辈们背着我偷偷喂她吃荤的,后来发现她会很断然地拒绝动物的肉、会要求去吃全素的餐厅(以免不小心沾到荤食)、甚至还会劝长辈吃素,这些行为连我都大为惊叹,因为我完全没有教她这些,我一般也不会主动劝人吃素,后来回想起来,很可能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我都是讲护生的故事给大女儿当睡前故事听。聪明的父母很可以利用睡前故事来教育子女。

慧慈:

小宝宝出生后,半夜得要醒来喂母奶。后来我去参加雷博士的研习营,听Raymond Grace分享他是如何利用宝宝刚睡着时,在孩子耳朵旁告诉他一些正面的话,以输入讯息(类似洗脑),我回来后也如法泡制,每天趁宝宝刚睡着,就向她说:「宝宝睡得好舒服,一觉睡到天亮。」这么做之後我的宝宝真的睡得好多了(有时甚至睡整夜),这时的她才四个月大呦!

另外,如果小孩睡眠日夜颠倒,可以选一件小孩常穿的旧衣服倒挂起来,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被调整睡眠的,听妈妈说很有效呦。

美芳:

让小孩睡觉一直是我搞不定的事。我知道小孩要早睡,但每晚吃完晚饭,再清洗干净,帮小孩洗澡也都要弄到超过八点半才让孩子上床。心急加上孩子不配合,孩子常常是在我的吼叫声中上床。后来终于开窍了,孩子在晚餐前先洗澡(饭后太快洗澡也不利于消化),吃完晚餐,他们还有时间玩一会儿,我也有空清洗。七点半开始收玩具,刷牙,八点能在床上讲睡前故事,安静的入睡。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也许你必需将整个过程时间提早。

我发现规律的生活对小孩非常重要,也让父母的日子好过许多。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起床,吃饭,洗澡,睡觉等),父母、小孩都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做,孩子有安全感,父母也不须花太多时间说服小孩。另外事先告知孩子接下来要做什么也很有效,例如:孩子正玩的开心,你发现快到收玩具准备睡觉的时间,先告诉他们再玩10分钟便要收玩具了,再靠近时,可再给一个提醒,叫他们自己找到一个可以停下来的段落,如此可让整个转换过程平顺许多。如果突然要孩子开始收玩具,他们玩在兴头上,肯定不肯依你的。

《特别顾虑或是担心的事》

淑娟:

我发觉小孩子对副食品的食用情形跟学习走路及说话的情形有点像,会突然走了几步或说出几个清楚的字,然后却又好一阵子都不走或不说了,但再又开始走或开始说话时却都大有进步。

在宝宝对副食品的胃口不好时,当妈妈的我们都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是个挑食宝宝,其实有时候只是宝宝想尝试「副」食品的脚步没有我们预期中的快而已,我发觉只要多元化(不偏食)地提供宝宝品尝食物的机会,有时候真的只是需要耐心等待。

凤娟:

回顾这段历程,我觉得自己一直很担心小孩的胖瘦和发育状况,特别是常会有长辈们「高度」的关怀,所以喂饭时总是希望她多吃一点。不过到目前为止,孩子除了比较瘦之外,身心的发展都很好,而且个性温和、善解人意。而相较于一般同年龄孩子的健康状况,她生病的次数也比较少,而且都是用自然疗法让她自己慢慢康复。回顾这段历程,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想我会更有信心的面对别人的质疑,也会放下自己的忧虑,让自己更轻松快乐些。而且因为母亲的心情会影响孩子,所以当我不再在意孩子的胖瘦问题而希望她多吃一点时,我发现她的胃口变得更好,吃饭时也都能不需叮咛而把饭菜吃光光呢!

念慈:

对我来说,让我比较担心的事情是带孩子去社交场合,因为怕别人拿垃圾食物或荤食给我的孩子吃。后来我都会小心地选择一些接受与我同样理念、或至少懂得「尊重」别人理念的人在一起,这对小孩也是一种保护。

《如果重来一次,我会改变的事》

Sylvia:

我想第一件我会改变的事情是不再带着小小孩到处跑,或是安排太多活动,让小小孩接受太多的刺激。我们应该趁小孩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他们享受完全宁静的时刻。现代人的声光刺激太多,许多小孩在各种吵杂的环境中长大,如果从小就未曾体验过「宁静」,长大后就会不晓得如何独处在一个静默环境下,只好把他的一天塞满要做的事,保持忙碌,要不然就打开电视、音响,让身边有个声音也好。您也许听过这样的例子,爸妈不知道怎么让他们的孩子安静下来上床睡觉,只好开车兜圈等孩子睡着后再抱回家。我自己的老二是另一种例子。在他婴儿时期,我总是打开吊风扇让他入睡,他听习惯这个声音睡觉,后来连冬天也要用棉被包着头开风扇睡,现在已经十六岁了,他还是这样,够夸张吧!

第二件我会改变的事情是,只给小孩吃有机的食物。生老大时没钱、也没概念,生老二时对有机食物只有粗浅的认识,当有了老三,我已经懂得够多了,我可再也不会让我的小孩吃那些有一大堆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养大的食物。

第三件我已经改变的事情是:不给小孩打防疫针。

美芳:

在生第二个孩子之前多给老大一点心里准备,让他和肚子中的孩子先建立感情。老二出生后,再忙碌也要固定让老大有和妈妈独处的时间。不要将心思全放在新生儿上而忽略了老大的需求。这些是我没做到的,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

东方人是较含蓄的民族,我们不会把「我爱你」挂在嘴上,也不习惯搂搂抱抱。然而对西方人而言,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从孩子的同学家庭中我学到了这点。以往我只注意到孩子的温饱而忽略了这些情感上的付出。如今我会特意的抱抱已九岁的大儿子,告诉他我爱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儿子也开始有回应。真的是只要开始,永远不嫌太迟。

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我发现孩子所有不好的说话语气和我们一模一样。

紫玉:

增加小小孩油脂类的摄取,延后甜食的供应,而且制作甜食或饮品时降低甜度,不要供应花生酱(一旦小孩吃了喜欢,就很难再从饮食中拿掉),并且尽早让小小孩上床睡觉。

电视儿童 — 究竟是爱因斯坦还是过动儿?

2005年08月

谢美芳

根据美国最大的媒体市调公司尼尔逊的调查,美国二至五岁的儿童平均每周看电视三十小时,如果扣掉每天十小时的睡眠,这代表了小孩大约有三分之一清醒的时间是在看电视。另一项在二○○○年的研究,美国两岁以下的小孩,百分之二十六在他们的房间里有电视机,通常是睡在婴儿床上看电视。百分之三十六的家庭即使没有人看,电视还是一直开着。

美国小儿科学会研究,学步期的小孩如果看电视、录影带,将来可能导致过动症。西雅图儿童医院主任迪麦崔.克里斯塔基医生认为看电视会「重新组合」婴儿的头脑,所造成的伤害将出现在小孩七岁开始上学时会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他指出电视快速变换的速度比真实生活的脚步快许多,电视录影带影像快速的变换对看电视的小婴儿而言变成「正常」的步调。让小婴儿看电视可能造成过度刺激,永久的改变婴儿正在发育的神经中枢。心理学家及小孩脑部研究专家珍.黑利则认为电视所带来持续的噪音影响了小孩 「内心的声音」的发展,这是一种小孩学习如何思考问题及计划,并且约束自己不要有冲动行为的能力。

科学家告诉我们从出生到三岁之间,孩子的脑部正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快速的发展。即使是玩着自己的手指,都牵涉到脑部神经掌管弯曲、伸缩、拉直、抓紧等模式。当一岁小孩玩玩具时,他们可以研究玩具,可以戳它、咬它、将它丢在地上,由此他们学到空间、声音,得到一种胜任的满足感。而小孩被催眠似的盯着电视机时,这些精神中枢的通路停止建立。这种关键性的脑部发育将在三岁时停止发展。

下回你的孩子看电视时,仔细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或是该说他们「没在做什么」。他们没有练习手、眼协调,没有运用到身体机能,没有发问,没有用到想像力,没有练习沟通的技能,没有练习如何解决问题,没有运用分析的能力。每一回父母打开电视时等於剥夺了孩子学习重要生活经验的机会。

也许你会认为让小孩每天看半小时电视(所以大人可以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根据克里斯塔基医生针对超过两千名小孩的研究发现,在一到三岁的幼儿之中,每天看一小时电视,等到他们七岁时被诊断为过动儿的机率比不看电视的幼儿多出百分之十。每天看三小时电视的幼儿,将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不看电视的小孩高百分之三十。美国小儿科学会在1998年提出忠告,两岁以下的小孩一点都不该看电视。医生们认为太早让小孩看电视增加孩子的侵犯性、导致肥胖症及增加成为过动儿的机率。看来父母给幼儿看「婴儿爱因斯坦」、「婴儿莫札特」录影带并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反而让孩子将来上学时有 「学习困难」、 「行为偏差」的危机。

在「人类的价值,电视和我们的孩子」(Human Values, Television, and Our Children)一文中,作者凯伦.李薇以鲁道夫.史丹勒博士的理念为依据的「人智学」的观点提到了电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对肉体的影响:小孩在看完电视后行为恶化,他们变得过动。这是因为小孩坐着不动接收电视影像的后果。电视影像的刺激让身体有想动的冲动,但这种刺激被压抑下来。这些被剌激的身体能量没被用掉,全存在身体里。一旦关了电视,这些能量毫无目标的四处散发,这正是声光知觉超载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对所有的人均会造成伤害,小孩受害尤其严重。孩子需要的是肉体的活动来增强他的身体,如此才可以和他的心灵和谐的运作。

对孩子自我形像的影响:孩子看电视时,他没办法和电视沟通,在萤幕中的角色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结果是,孩子学到了他的存在不重要,起不了什么作用。对这种感觉所作的反应是有些孩子变得充满敌意、暴力,极端有侵略性,常常大吼尖叫,这是他们对自己及外在世界宣称他们存在的方法。另外一些孩子变得退缩、冷淡,切断和外界的沟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觉得自己无能,而腐蚀了孩子的意志力。这种原始冲动的意志力必需被保护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发展出面对现今社会的自信心和能力。我们能给小孩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孩子保存这种在地球上生存的意志力。

对于人性价值及关系的影响:孩子和电视中的角色没有沟通及互动的单向关系影响了他和真人相处的关系。在很多家庭,电视取代了父母和孩子之间互动关系,影响人性价值的发展、家庭的习惯及特殊节日。电视停止了家人的言谈及交流,将有生气的人们转换成安静的活雕像,打开电视等于是关上「孩子转变成人」的程序。孩子们将电视上的角色视为榜样,他开始拿自己和电视上角色相比。小孩子在短短的三十到六十分钟内看到问题被解决,这造成了他们对于真实生活中问题的低容忍度及挫折感。家人之间表达爱意也被电视所抹杀,很多家庭很难找时间对家人真诚表达自己的爱意。孩子需要经由每天在家和家人表达爱意,由此他才可了解人生存在世上的真实意义。

对于阅读的影响:人的左脑掌管了说、写、读、数、计算等功能,这是处理资料的半脑。左脑先辨识字、扫描,再将字放在一起,进而了解它的意思。右脑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工作,它是用完整的眼光来看世界,而不是用分析的方式。右脑采用图案辨识的方式,和左脑读码、解码的方式完全相反。看电视是右脑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图片的辨识。习惯性看电视已证明对于阅读的分析式思维及程序有对立的影响。电视让心志习惯于片断似的主题,而阅读需要的是连续似的思维。电视的速度让小孩容易分心,降低了他们专注在印刷字体的能力。阅读时复杂的眼睛移动需要藉由练习来发育。对于习惯性看电视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眼睛肌肉被训练成盯在固定的一点上,阅读对他们的眼睛而言变成一种不自然的负担。文字是人们进入人类智慧的镜子,是我们了解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的唯一资源。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无约束的长大成人,他们不仅需要发展出读、写、分析思考的能力,更需使用读、写、思考来发展出对学习的热爱。

对于想像力的影响:当小孩看电视时,电视占据了他的心智和时间,限制了他练习想像力的机会,电视将大人创造出来的影像投射到小孩的脑里,完全被小孩吸收,小孩变成依赖外来的力量来帮他们创造影像及想法,抹杀了孩子自己内在创造影像的能力,严重削弱了他成长成健康成人的过程。想像力提供了爱的能力,是想像力让我们看到了心爱的人的完美,看到了人类不完美举动的意图,想像力是通往人类灵性世界的门槛。

对于小孩灵性成长的影响:小孩每天需要一段安静的时间让自己有机会来消化,思考一天发生的事,消除对他造成负担的冲突。如此才能帮助他内在的成长。父母通常知道孩子每天需要安静的时间,但很多父母用电视来让孩子安静下来。如此一来,不但没有提供孩子消化生活经验的机会,反而因为更多的刺激而增加了他身体的负担。电视用别人的想法及影像填充了孩子的心灵,否定了他发觉自我的自由。少了这种机会,孩子会觉得挫折、负担过重,而最重要的是缺少自我认知的能力。唯有提供孩子自我认知的能力,孩子才会发展出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进而开始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所领悟。

在鲁道夫.史丹勒博士创立的华德福学校中,幼稚园到八年级完全避免科技及快速教学,学生在上高中前学校教学完全不用电脑,学校也一再告诉家长不让小孩看电视的重要性。在华德福教育中,「人类的价值」是视为最高的,每一方面的教学都是以启发个人的潜力为依据。父母及老师的责任是让孩子远离有害的影响,而以培养想像力,对真理的认知及有责任感的孩子为最后的目标。

如何中止看电视的习惯:

首先大人必需以身作则,放弃看电视的习惯。如果实在没办法,也最好在孩子睡觉后再看。如果你可以办的到,言教不如身教,对孩子是最好的示范。

孩子还很小时,让他们看电视常常是为了大人做事的方便。如果你在厨房做事,可以在厨房最下面的厨柜放一些收藏食物的塑胶盒让小小孩玩,可以让他们玩木制汤匙、摔不破的锅、碗等大人的东西。让这些变成是在厨房才有的特权,这样他们才觉得有新鲜感。也可以在此时让他们坐在高脚椅上喂他们吃点心。

善加利用婴儿专用栅栏,在通道的两端用栅栏围起来变成一个超大的游乐场,放一些玩具,他们可在里面玩好一阵子。父母的一点巧思,可以娱乐小孩很久,不需要靠电视来帮你带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不看电视的习惯比长大后再来纠正他们容易多了。

对于大一点的小孩,如果孩子已看电视成瘾,要改变这个习惯是要花一点时间,但不是不可能。先将电视插头拔掉,收在柜子中或用布盖起来。如果不能一下子完全不看,则要订一些规则,如周末才能看等。刚开始的一、二周,父母必需花点心思帮孩子找代替的活动,和他们一起阅读是最简单的开始。去图书馆借他们有兴趣的书,孩子小你读给他们听,孩子大可以自己阅读。提供一些手工材料,让他们自己做一些东西。准备蜡笔、色笔、水彩让他画图。和他们一起烤饼干,做饭时找他们帮忙。带他们到户外活动。其实小孩最想要的是父母陪他们做一些事,你只要和他们一起帮他们起个头,他们便可以继续玩下去。孩子是很有创意的,一些简单的玩具,在他们手中可以千变万化。如果你花一点心思及继续坚持你的原则,不久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又都回来了,而你们的家庭生活也会丰富许多。

 

参考资料:

  1. TV Rewires  Children’s Brains – Leads to ADD by Jean Lotus
  2. Human Values, Television, and our Children by Karen Rivers
  3. Preschoolers Who Watch TV Show Symptom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by John Rosemond
  4. Minds at Risk by Frederick Case
  5. Sensory Overload by Melinda Sacks
  6. Mom’s tale of turning TV set off by John Rosemond

华得福教育-童年王国问答

2005年02月

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日于英国

鲁道夫.史丹勒 Rudolf Steiner;潘定凯 译

(1) 在教法上,乘法与除法究竟有何差别?还是在小学一年级时应该完全没有差别?

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我说了在乘法中,被乘数与乘积已经给了,而乘数尚未找出。当然,这种情形下其实已经是我们一般所谓的除法,如果我们对文字不要太执著的话,我们便可以如下的来想除法:

我们可以说,如果整体已经用某种方式分开了,分开的每一部分的量是多少?可是对这同样的一件事情,你的心中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到底要乘上什么数才会得到另一个数?

所以,如果我们的问题是将整体分成许多份,我们就得用除法做!但是如果我们的观点是「多少次,多少倍的」。这样就是用乘法了。这样我们应该可以较清楚的看出在我们的心中乘与除相互之间的关係。

不过我们应该指出在儿童求学早期他们可以对除法持两种不同的想法。其一是我刚才说的;我们看看将一个整体分成许多份时,每一份是多少!这样我就是从整体来找部份,这是一种除法。其二:另一种除法中我从部份开始,找出在整体中有几个部份!如此除法便不是分成许多份,而是一种测量法了。应该要儘早教儿童分成许多份与测量法的不同之处,但记住不要卖弄一大堆名词,如此,乘与除的本性就与生命有了关联。而不会就像一般的教法,变成了只是一种正式的计算法。

所以在就学的第一年你只能在表达方式上分别乘与除,不过你一定要确定你指出了这个不同。与加和减之间的不同比较起来,这是一个较细微的不同,但对儿童而言,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该学的东西。

於是我们也不能说在一年级时乘与除应该没有分别,而是应该用我刚才所讲的方法教给他们。

(2) 我们应该在儿童的那一个年纪,用什么方法将算术由具体的转为抽象的?

首先,在九至十岁这个转捩点以前,我们要儘量避免抽象的算术,要想尽办法维持具体的算术,要让一切的教法与生命相连。

当我们花了二年至二年半的时间落实了将计算均以具体的事实,用总和的方式来介绍,而不是用抽象的方式,将来就会非常容易的由具体的算术转为抽象的算术,因为这种方法中对待数值的方式会特别的活跃於儿童心中,所以他们能够很容易的转换到抽象的加法、减法等。

那么,问题就在于你要想办法儘量的,如我所说的,将具体算术转为抽象算术的教学拖延到儿童九至十岁时才做。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将具体算术转为抽象算术,那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算术,也就是花钱的算术,在英国,你们有著比欧洲大陆好的系统,因为在欧洲大陆全都是十进位系统。在此处,你们仍然保存著令人较为欢喜的货币系统。我希望你与我有同感,因为如此你就会对这种系统有一种较正确而健康的感受。最好、最健康的货币系统应该是一个儘量具体化的系统,在这儿,你们仍然使用欧洲大陆自称它们已经「成长得太大而不适用」的十二进位及二十进位的系统。我猜你们也已经改用十进位系统做测量了?(听众回答英国尚未在日常生活上使用,只用在科学方面)如果如此,则你们的测量系统也是一种较为令人欢喜的系统!这些就是真正让一切事物维持具体化的事情,所以十进位系统就只是用来做记录而已。

十进位系统的基础是什么呢?它乃是奠基于最初我们有个自然的测量法则。我已经告诉你们,数字并非由头脑所造出,而是由整个身体所造出来的,头脑只是映射数字,所以我们应该很自然的会产生十或二十是最大的数字,现在我们说十这个数,这是因为我们总共有十个手指,我们只会写出一至十这十个数字,用这样的系统,十个数字成为单位,所以这十个数便被视为具体的东西了。

例如,让我们写二只驴子,此处驴子是具体的,二是数字,我也可以写二只狗。但是当你写出二十这个数字,这就是二乘十。在此处十被当成了一件具体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数字系统乃是建造在当事情变得太复杂时,我们已经看不清真象了,所以我们只好将数字本身视为具体的,但这具体的数仍然可以当抽象的数来用,也就是说在计数上不可能会有超过十或二十 的数。除非我们将某些数,不管是什么数,视为具体的,再用抽象的数与它配合以完成我们的计算工作,例如一○○只不过是十乘十,不论我说是十乘十或十乘十只狗,都一样是一○○。其中一例狗是具体的,而另一例十是具体的东西,计算的秘密乃是将数字视为一种具体的东西,如果你想一想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件这样的转换,我们讲二个十二也就是二「打」(dozen),它的用法就和我们讲二个十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没有另外发明一个像「打」的名称给十用,因为十进位系统乃是在抽象性的影响下产生的。其他的系统仍然有著较为具体的物量观念,例如一打,一先令(shilling)。多少是一先令?在英国一先令是十二辨士,但在我的儿时,先令是分成三十个单位,而且不是用在货币系统上,在我住了许久的那个小村,路两边都是房子,房前种满了胡桃树,秋天时,小男生们就去摘胡桃留著冬天吃。当他们到学校时就会自誇摘了许多胡桃。一个会说「我已经摘了五先令」另一个说「我有十先令」他们讲的都是具体的东西。一先令永远是三十个胡桃。农夫们惟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早点收成胡桃以免被小孩子们摘光了!我们以前都是说「坚果一先令」这就是一个单位。大家还可以公开的买卖这些胡桃。

所以,用这些有具体含义的数字–一打、二打、一双、二双等等。由具体转抽象的计数便可以如此完成。我们不说「四只手套」而说「两双手套」也不会说「四只鞋子」,而会说「两双鞋子」,经由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让由具体转抽象计数这件事成为一种渐进的準备工作。準备在儿童九至十岁时向他们介绍抽象的数字观念。

(3) 画图(用线条画图Drawing)应该在何时教,如何教?

讲到有关画图的教法,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以艺术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你一定要记住画图这件事其实是一种不怎么真实的事情。画究竟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用线条表达一些东西,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线」这种东西。在现实世界中,例如有海。海是由颜色(绿)来表达。在它上方是天空,也由颜色(蓝)来表示,如果将这些颜色拉到一起,你就有了海在下,天空在上的图。(见图)

线是在两种颜色的边缘形成的,如果要说这里(海天间那条边界)是天空被海围出一个边界,这会是一种十分抽象的讲法。所以若从艺术的观点来看,我们会感受到现实世界应该用颜色来表达,或者说是用光及阴影来表达。当我画一张脸时,它究竟是什么东西?这样的东西真的存在吗?(见画出的脸之轮廓)

有这样的东西吗?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这个(见画出的阴影)有光及阴影的一些表面,脸孔于是浮现于这些表面上。将线条拉入其中或者是由线条画出脸庞,都是非常不真实的事情,因为没有这种东西。

艺术的感受会带你由真正存在的黑白色彩中造出真象。线条会自动由其中浮现,只有当我们由光与阴影中或色彩中循著边际「画」才会有所谓的「画线」浮现出来。

因此画图的教学一定不能从「画线」(drawing)开始而要由「塗色」(painting用油彩或水彩的绘画)开始,要用颜色或光与阴影。画线教学的真正价值乃在于让学生觉知到这种用线画出的东西完全不真实。许多骗局就是经由画线中侵入了我们的思考方式。经由这些错误,我们因此见到,例如在光学中,人们画线条来表示光线。我们到那里去找这种光线?根本找不到这种光线,现实中你是见到光所成的像。你在墙上挖个洞,阳光照过它,在布屏上你于是见到一个影像。光线也许可以在光照在有尘土飞扬的房间内见到,房间愈多飞尘,你就见到愈多光线。但通常依这种情景所画出的光线其实只是一种想像。说真的,每一件你用线画出的东西都是想出来的。只有当你开始教小孩透视图(perspective),在其中你已经有了抽象式的讲解方法,你才能够用线条表达準线(aligning)和準点(sighting)。

最糟糕的就是你教孩子用线画马或狗等,他应该用画笔(油水彩用的毛笔)画狗而不是用线条。狗之外形线条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有当我们画在纸上时才会出现这种外形的轮廓。

我们现在发现除了孩子们,也有教师的想来华德福学校。也许有许多教师很高兴来华德福学校教书,因为他们会比较喜欢这里。最近,有许多人来见我,说他们如何的在师范学院学到了如何教书。历史和语言教师等等有一点令人吃惊,但最令人吃惊的是画图教师,因为他们的专长中完全没有一点艺术的气息,艺术感受完全不存在。

结果就是,你简直无法与这种画图教师谈话,他们全无柔软性简直有点非人类的感觉。他们完全不知道现实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以画图为职业,他们已经与现实失去了连系,和他们交谈十分可怖,这与他们想要来华德福学校教画图无关,我们根本没有画图的课程,不过这些有著不真实的绘图专长的人想法十分令人惊讶,很可悲的见到他们只因为从事著与现实无关的职业而变成这样。

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即是无论如何儘可能的由塗色开始教而不要由画线开始教,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将更明白的解说这件事,以免有任何的误解,你也许会认为我对画图教师们有个人偏见。那么让我这样讲:这儿有一群孩子。我让他们看到阳光是从这一边照下来。阳光落下时产生许多不同的光(见左上图   本图原来是用彩色粉笔绘于黑板上但是此处只能印成黑白)

光洒在所有的东西上面。我会见到较亮的地方,因为阳光照进来,于是我见到许多亮处。但在这上方,我看不到亮处,只有黑暗(蓝色)。我在这儿,亮处的下面也见到一些黑暗,也许只有一点点光。然后我看到这里,当阳光照在上面时看起来有点绿绿的颜色,另外在这黑影下,也是绿绿的。在其间也有一些奇特的颜色。此处阳光无法直接照进来。

你看,我一直在讲光与影以及光照不到的地方等等,但是,再看!我画出了一颗树,我只有讲到光与颜色,但却造出了一颗树,我们无法真正的画树,我们只能将光与阴影,还有绿色带进来,如果你想画苹果树也许再带进一些黄色。总之我们一定要讲颜色与光及阴影,也就是只讲真正存在的东西∣颜色,光与阴影。画线只应该在与几何(geometry)相关的课中教,几何才是与线条有关的东西,是由思考所产生的东西。但是,现实之物绝对不能用画线的笔去画出来,例如一颗树一定要由光与阴影中,由颜色中显现出来,因为这就是生命的真象。

如果由一位正统画图教师来画这颗树,将会是一种十分野蛮的情形,我们用颜色的阴影来表现的东西将被用线画出来。在现实中只有亮处与暗处。这是自然所造出来的。如果用线来画则不是真实的情形。

(4) 对拉丁文与希腊是否也应该用直接法,不用翻译法教?

在这一方面,对拉丁文与希腊文是特别例外,并不需要将它们与现实生活相连,因为它们已经没有活的文化,所以是死的语言。希腊与拉丁文(希腊文应该在拉丁文之前教)只应该在孩子们较大了以后才教,所以对这些语言用翻译的教法是合适的。

没有人会用拉丁与希腊文交谈,我们的目标乃在于了解古代的作家们的文献。所以我们用这些语言的最初及最后的目的就是翻译古代文献。因此无须使用教其他有生活文化的语言的方法教拉丁及希腊文。

现在,再度的又是这个每当我在英国讨论教育时会被问到的问题。

(5) 体操(gymnastics)应该怎么教体育活动(sports)例如曲棍球及棍球(cricket)是否应该在英国学校中教,如果该教要如何教?

华德福学校并没有鲜明刻意地要压抑这些事情。它们的地位来自于这是英国生活方式中的一件大事,孩子们应该要在实际生活中成长。只是除了不应该让孩子们成为这种生活方式中的局外人之外,不要以为运动有什么特别其他的意义,如果认为体育活动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价值则是一种错误的信念。它们并无重要的价值。惟一的价值就是这是英国人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要让孩子们远离了所有时尚活动而成为他生活环境中的陌生人。在英国,你们喜欢体育活动,所以就应该教孩子们体育活动,我们不应该以敌视蛮夷的心态敌视某些活动,因为这样也许也是一种蛮夷的心态。

至於「应该如何教」,实在没什么可以讲的,因为这些事情不过就是孩子们模仿其他人做的事。如果要建议一些刻意造作的方法来讲,将是一件非常不适切的事情。

在体操学中就是要学到由解剖学和生理学中肢体必需在何种位置才能令身体更为敏捷,实际上重点就是要觉知到如何才能让身体更为轻、巧与柔顺,当你抓到诀窍后,就是你展示出来的时候了,如果你有一个平衡槓,惯例上你会展示各种技巧,但却忽略了最有价值的一套技巧,这一套技巧是吊在槓上,勾住,像这样然后两边摇,再抓住槓子往上,再往后摇回来,然后再抓住槓子。没有跳跃,但是你一直吊在槓上,在空中飞跃,做许多动作,抓住槓子,如此如此,因此手臂的肌肉形状与位置有许多变动,这实际上会对全身有十分健康的效应。

你一定要研究那一些肌肉的内在运动,会对身体健康有所贡献,如此你才知道该教那些动作,因为教法已在刚才所说的那套初步技巧展示内了,剩下的就是你在孩子们面前演练这些动作。(以上所讲的体操学教法,后来在史塔格(stuttgart)华德福学校由教师Fritz Graf Bothmer实践完成)。

(6) 在不同的年纪应该如何给予宗教性的课程?

如同我常以现实生活为立足点所说的,我得说华德福学校的教法乃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不是要将某种哲学或教派带入学校生活中,所以我只能以实际上在华德福学校内实践的原则来回答此一问题。

相对比较而言,在乌坦堡的我们较易实践某些理念,因为该地的教育法仍然十分自由,当华德福学校成立时,当地政府十分关心,我甚至可以指定没有通过任何政府检定考试的人士为教师,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通过了政府检定考试的人不适合做教师,我不会这样讲。不过,我仍然得说我看不出为何通过了政府检定考试的人就有资格当华德福学校的教师。

而在这一方面事情总算顺利,不过在创校时,有一件事必须要确认,我们也要有坚定的立足点:我们乃是一个「方法学校」;我们不会介入干扰学生的社交生活,只是经由人智学,我们找到了最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学校乃纯粹是一个「方法学校」。

因此,在开端我就安排好了宗教性课程不应包含于学校课程中,所以天主教或新教派的宗教教学应各自的由它们的神父来执行。

在最初几年,大部份的学生都来自工厂(华德福製烟工厂),学生中有许多都是「无教派」儿童,也就是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不过,我们的教育良心当然要求我们应该要教一些灵性的宗教的课程内容,我们于是安排了一套「自由宗教教学」,我们也有一套特别的方法来教。

在这个「自由宗教课」中,我们首先教思念感恩大自然中的一切。在讲传奇与神话故事时,我们会将石头、植物等在大自然中的角色指出来,在这个宗教课中我们引领孩童感受到万物的神圣性,可以说是我们以一种适于儿童的「宗教性的自然主义」教法为启始。

再次强调的,儿童在九至十岁以前不要用令他们「了解」福音书(Gospels)的方式来教孩子,九至十岁期时才开始在宗教课中教福音并接著讲旧约圣经。在此以前我们只能在大方向上教一种「自然宗教」,我们也有特定的方法来教,尔后在九至十岁期进入福音书,接著在十二至十三岁时才该讲旧约圣经(註:这一段也许会很容易被误解,除非你知道华德福教法中另外二项特点。其一:此处史丹勒博士是讲实际的宗教课,在课堂上会向孩子们讲旧约圣经上的故事,其二是:学校内所有的孩子都一同庆祝年度的节庆,这是与宗教课分开的,用的是适合各个孩子年纪的方式,圣诞节亦有其特别的地位,而且是在降临节(Advent圣诞节前四週)就开始準备,以唱圣歌,每日开启降临月曆中的星状窗和点燃教室内悬掛的降临花圈为庆祝体验的方式。在圣诞节结束时,老师们表演传统的戏剧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所有的这些教法在本质上面是要让孩子们体会由圣诞节所启发的感受与气氛。尔后在宗教课中再以这种体会为基础,引出较具意识性的对福音书的知识与了解。)

这就是你构思自由宗教课应有的方式,我们不会担心究竟该用天主教或新教的教法,我们必须将这些教法留给天主教或新教派的牧师们。还有就是每週日,参加自由宗教课的人会参与一个礼拜仪式。不同年纪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礼拜仪式与礼拜方式。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礼拜仪式的成果,它们以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加深了宗教性的感受,唤起了孩子们心中的那种伟大的奉献心。

我们也让孩子们的父母参与这些仪式,我们也很显明的看到这些自由宗教的教法真的赋予了基督教义一种新的生命。在华德福学校内,真正的有基督的教义,因为经由早期所授的自然式的宗教课及后来的高级课程,孩子们被逐渐的领入了解基督一生所行的真义。

我们这个自由宗教课后来真的愈来愈多人,直到课堂塞不下。我们有从各个新教或天主教家庭背景来参加的孩子。但我们绝不张扬。因为很难找到足够的宗教课教师,所以若有许多孩子来上课时,学校的负担很大。我们也不希望学校被人冠上「人智学教派」的名称,我们绝不希望变成那个样子,只是我们的教育良心促使我们要开这门自由宗教课,但是愈来愈多的孩子们脱离他们的新教或天主教课而希望参加自由宗教课,他们较喜欢这种教法。虽然他们要离开他们原有的宗教老师并不是我们的错,但是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整件事的大原则是各教派的教师应该要传授宗教课程。如果你要问我们教的究竟是什么宗教课,我只能说我们所教的自由宗教课就是像我刚才讲的那个样子。

(7) 在英语为母语的学校中,是否应该一开始就有德文与法文课?如果孩子在五至六岁时来上幼稚园,是否也该教语文课?

对于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学校中,是否应该一开始就教法文或德文,我应该首先说我认为这一定要完全的依教学的大环境而权宜的来决定。如果你发现在生活上必需要教这些语言则你就得教,我们在华德福学校中有介绍法文与英文,因为法文有许多内在的特质是其他语言所没有的,例如,可学到一些修辞学上的感受,学到一些这样的东西是蛮好的事情。而教英文是因为它是一个世界性语言,它的通用性将会愈来愈显明。

但我并不希望决定性的划分在英语学校中是否该教法文或德文,而是你一定要依生活环境来决定。对教外语这件事而言,选那一种语言来教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而如果孩子真的在四或五岁时就上学了(其实不应该如此),教一些语言当然是好的。在这个年纪是应该要教,在换牙以前是应该要有某些语言的教学。但是正式的语文课,则应该在换牙以后才教。如果你有教小小孩的幼稚园课,教一些语言是正确的,但是所有其他的学校课程都应该延后到换牙以后才教。

在结尾,我想要表达我深深的感恩你们这样的有兴趣让华德福学校的教法在英国开花结果,以及你们这样的努力要办一个以人智学为基础的学校。我希望你们能成功的使用你们在史塔格华德福学校训练课程中所学的一切以及你们在英国所学的其他课程,还有最后,我在此所讲的,以提纲契领的方式所讲的东西,以建立一个真正好的人智学学校。你们也得记住第一次试金石的成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成功将是很大的漏失,因为许多人都以第一次的成败论英雄。而重要的是,成败有许多乃决定于你们这第一个计划是如何开始的。大家都会注意到它不是抽象的、一知半解的学校教育改革,也不是业余不成熟的新教法,而是由真正人性中昇起以教育这一项艺术的方式显现出来。说真的,也是今日这个正走过紧要关头的人类文化召唤我们肩负起的许多任务中的一项任务。

最后,对你们将走的路–以人智学为基础创建的学校之路,我致上最深的祝福。

孩子,我能给你什么

2005年02月

黄爱淑

“假如从五十年前开始,学校都像我这样教育孩子,今天的地球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Raymon Grace

曾经听一个去过监狱的人说过,很多孩子学坏了,其实是因为跟家庭跟亲人失去了连繫。

几天前去参观宗教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小区域的主题是讲“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很多学校都带孩子们来看,因为现在有很多青少年自杀,同行的朋友说,现在的人多数是没有根的。

看过了Raymon Grace(瑞盟)的电子书《Letters to April》,真的被他对女儿的爱所感动,也觉得时下绝大多数的教育方式和他教导孩子的方式比起来,显得很“死”,是没有生命也没有根的,因为它让我们和旁边的人、和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地以及大自然都失去了连系。没有根的人经不起风吹雨打,也会忘了自己从哪里来,不知将往何处去。

我自己在看书的时候,一路感动,一路欢喜,觉得自己不是在学如何教孩子,而是一个接受(更贴切的说,是享受)“生命教育”的孩子。这种教育不是别人不管(更别谈尊重)你的感受如何,拿了一些他听别人说很好或是他认为很好的东西硬塞给你。我体会到瑞盟给孩子的是他生命的能量和精华,是一种无可取代的珍宝。他也让你真真实实体会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受到其所包涵的万物的恩赐(滋养),同时,我们也有无限的潜(能)力回馈。

瑞盟在书的最后为了某些读者的要求而逐条列出他对教育子女的建议,我个人的感觉是,条文式的“方法”其实是死的,假如做父母的只是拿著书照做,那我们不过是又掉入了另一种“照本宣科”。我更深刻领悟到,所谓亲子教育,除了必要的知识常识之外,就是把自己生命精华给孩子。我们曾上过梅博士(Mitchell May)的课,都知道他的老师不仅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教了他疗病、药草等很多的知识。我记得他曾讲过,最重要的,是他的老师把生命也给了他,因此也成了他生生世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进一步来讲,不论你把什么给出去,它会回到自身来,亲子教育不过就是彼此的相倚相生,生命力的对流而已。这和大自然间的关係也是如此 — 简简单单,自自然然,不是深奥难解的学问。

当自己回过神来,回到“母亲”的角色时,很明确地知道要学的是他的教育精神和大方向。如他所说,他的做法不一定都对(对于有些限制爱波也不全然同意,但爱波相信那是为了她的利益著想),也常常在事后发现还有改善之处,同时也未必适合所有的父母。既然教育是一种生命精华的给予,是不是应先检查看看,自己的生命里有什么,能不能自重尊人,能不能独立思考,知不知道自己的根,假如是否定的,那么,我们要拿什么给孩子?

一起来来看看瑞盟给了孩子什么。

初识瑞盟

2004年八月在Vermont的研习营,第一个晚上我们就收到一个意外的大礼 — 原来没有排在课程中的探测术大师(同时也是治疗师、演讲授课的老师,对水的能量也有很深的研究)瑞盟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助缘下被雷博士邀请而来。

瑞盟对探测锤的使用真的很出神入化,大大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原来它除了解答我们的问题外,还具有提高能量、改变气场、治疗疾病等等不少功能。课程内容太精彩,于是又预约了第二天早上的时段。当他预告他会留点时间谈教育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教育和探测术有什么关係?听完才知道,原来他做这两件事时所持的心是一样的,是对人、对整个大生态环境的关怀。如他在书中所言,希望大家能利用书上的内容,对孩子、孙子,甚至其他人的孩子都能仁慈。

我们有多少父母在生孩子之前或之后向他们表达欢迎之意?有多少孩子听过或感觉到父母的欢迎之意?这位又高又粗旷的男人,当年用著“很不相配”的柔语,向上苍祈求一个孩子来和他们一起生活,然后即使是孩子未初生之前他也在每天上班之前都去和孩子“讲话”,表达欢迎之意。很奇怪的,他在用探测锤示範如何改变能量场时,我这个对能量和“气”都不敏感的人,真的无法和其他同学一样能感觉到有什么不同,但在听他讲他的亲子关係时,却全身充满能量,眼中充满泪水。记得雷博士说过,小时未得到爱、肯定和尊重,都是往后恐惧和不安的来源;虚荣的人也是这种心理。

课程结束时我和大家一样,购买了他的著作《The Future is Yours, Do Something about

It》,之后回到加州又买了另一本电子书《Letters to April》,是他多年来写给女儿爱波的信集。看完我发现,二十多年来,我根本没有用“心”,而只是用“头脑”(还是很糟糕的头脑)跟著世俗流行的观念,很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爱”孩子。直到今年初开始比较能体会“生命”以前,即使做了那么多年的义工,号称关怀生命,注重环保,其实多数时候也只是用理性的头脑在做而已,“真正的心”还是常常缺席的,并不知道我自己对生命、对周遭的大环境以及大自然其实并没有真正认识、也没有特殊感触的。

父女关系,温馨的开始

1985年秋天,瑞盟用一种印地安人的方式邀请孩子到这个世界来,一直到第二年八月孩子出生之前,他每天外出工作之前都和孩子说话。他也认为胎儿会感受到母亲的情绪:家庭不和、父母担心经济情况不好养不起孩子、酗酒、毒瘾等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想要他;甚至母亲把一只猫踢到门外,都会让孩子觉得和他有关係。瑞盟建议父母跟孩子说出多么盼望孩子的心,告诉他你所能提供的好东西。他当初告诉爱波,有树可以让她爬,可以在小溪玩,有马可以骑,有很多食物等等。孩子出生前后有一段时间还辞去工作为小孩的到来做準备,以及在她出世后在家陪伴她,并且帮忙照顾她。他认为工作可以另外再找,但无法再找另一个爱波。女儿出生时他对她说:这趟路辛苦了!我们很高兴妳来了,我们很高兴有妳。接著,他向神灵感谢孩子的到来以及母子均安。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心之人,一颗贴近孩子的心、感恩造化的心。

他们并不认为婴儿或幼儿什么都不懂,所以没什么好教的。他自己可以记得会走路以前很多愉快的事情,所以也希望给孩子那种很好的回忆。

他对孩子的看法是,假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到的,那么他们就可能做得到。从出生的那晚开始,每天孩子睡觉时他会轻轻地对她说:“妳做什么梦都可以,而且所有的梦都会是快乐的。每一天,每件事,爱波都会越来越好。”当爱波可以讲比较长的句子时,她最先说的就是“每一天,每件事,爱波都会越来越好。”爱波相当早就“参与”父亲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从小就跟在旁边看他做各种事情 — 栽种、餵养牲畜、房屋及设备的建造和修缮等等,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及野外求生技能。一岁半就可以帮在钉木板的父亲拿钉子,三岁左右就开始学习认识简单的地图,也开始跟著瑞盟出诊,也有机会学习和人相处的机会。他培养爱波的观察能力,每当爱波发现新事物想好好弄清楚时,他不会说,好了好了,快走,有什么好看的。他会说:“你的观察力很好。”他也训练孩子的想像力,因为想像力越好,心智能做的越多。

尊重及感恩的心

在爱波两週大时,瑞盟把她抱到房子附近的山脚下,告诉她,“快下雨了,看看天空,感觉一下空气。以后从观察天空以及对空气的感觉,你会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隔了一阵子下雨了,他让小雨滴在爱波脸上,又重复了一次先前的话,像在电脑里输入程式一样,把它输入孩子的脑中。接著告诉她,“我们一定要感谢雨,因为它给园地、草木和树喝水,我们才有食物可吃。雨给我们水喝。我们也可以和水说话,我们邀请它时,它就会来。”在爱波会走路,开始去摘花采收蔬果时,瑞盟也一样提醒她要持尊重及感谢的心。

在寒冷的冬天爱波想到溪里涉水时,瑞盟知道她一定会弄湿衣服,但并未制止。等孩子弄湿了,喊冷时,他会说,“‘冷’很重要,它让你感谢‘火’。“(一般我们比较常听到的是父母严厉地警告:“会弄湿,不许去!”或者是“不听话,感冒了不带你去看医生!”(孩子饿了或口渴时,他会说同样的话:“这样你才会感谢食物和水”,说完才把东西拿给小孩,再补充一句:“我很高兴能把妳需要的东西给妳。”他让孩子对很多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东西心存感激,不会视之为理所当然。

自由及玩耍的机会

十岁时瑞盟有个座右铭:“自由是无可取代的!”那也是他最想给爱波的东西,也是她的生活训练的一部分 — 在生命中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要她自己做生活中的抉择,不要让别人替她过日子。让爱波“享受自由”也是瑞盟自己做家庭教育的原因之一,他不要孩子去过学校里机械式的上课、下课、吃饭、遊戏、考试、升级。。。的日子,他不要她失去很多玩耍的机会,以及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住在偏远的山区里,大自然就是教室。爱波上九年级时才开始到一般学校受教育,之前都是由父母担起教育的工作。父亲教她如何辨识植物、树木、花草、昆蟲,并学习如何照顾它们。母亲教她烹饪、缝纫、打扫,这些都是生活中重要的能力。他引用很久以前一位哲学家的话:“人类的悲剧不在受了什么苦,而在错失了什么东西。”即使后来他尊重爱波去学校接受教育的选择,他还是告诉她:“如果妳拿全A,我会引以为傲,假如妳全部不及格,我还是一样引以为傲,妳还是妳。”

瑞盟认为我们的信念会在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假如人们相信他们是害怕的或是失败的,他们就会是那个样子。看到很多人在非必要时利用恐惧来控制和惊吓孩子(从小我们就很熟悉这种教育方式,然后又把这个方法用在下一代的身上:不乖警察就来抓人;不好好念书就当乞丐;不把饭吃完就会有大花脸;不听话就赶你出去;浪费就会遭天打雷劈),他告诉女儿,绝不让这种事发生在女儿身上。因此有时爱波在超市听到有些父母用厌恶或很否定的态度对孩子说话时,会露出很惊讶的表情。另外,假如孩子出生时觉得他没有被爱,或觉得他是没人要的,这个信念会跟著他一辈子,也会一直吸引各种人、境遇或事件来支持他这个信念。

瑞盟很尊重孩子的感觉和决定,但并不放纵。也教她要尊重别人,但绝不让别人主使她或欺负她。他从不会用“这是我说的!”的理由叫孩子做什么事。他说,不要让你的孩子觉得他不如你或其他人,平等对待他们就像对待你的朋友一样。

生命里的包罗万象都是孩子学习的题材

从动物的死亡中瑞盟教她死亡的意义;从生活中教她水的重要及对水应有的重视;在历史或文化教育中引导她独立思考;在大自然及偏远的住家附近给她做求生及自我保护的训练。他把很多枯燥的学习都变成有趣的遊戏,在其中让孩子的想像力和观察力不断地拓展。

瑞盟教导孩子,能量是他们最大的资产 – “我们把身体摆在那里,我们的能量就在那么。”他很奇怪为什么会有人愚蠢到一直让自己靠近负面的人或场所,却相信自己不会受害!他建议我们远离负面的人,因为从他的工作经验中他发现,一个懒惰的工人,让整个工作进度慢下来的速度,会比一个勤劳的人,让一群懒惰的人,增加产量的速度快得很多。

一切教育都在生活当中自然地发生。一个高中及商校的毕业生,却很有自信地用他踏踏实实的生命历鍊,和从其中衍生出来的智慧,教育出一个品学兼优的的孩子。

瑞盟眼见这世界上的生命转变得很快,而且并不是变得比较好,而忧心爱波的小孩还能不能像她享有一样的自由。但他坚信,假如这本书的读者中有足够的人能够好好教孩子独立思考,并且存有尊重之心,那么他们的孩子及下几代的子孙会有更好的未来。

如何喂养小小孩 — 琉璃光妈妈经验分享 [上]

2005年05月

杨淑等人

喂养小小孩一直是所有新手妈妈的重要门槛,这段期间应该如何喂食?有什么常见的状况发生?如何应对?我们特别邀集一些琉璃光妈妈们分享她们的经验,虽然我们都不是专家,但是希望能够汇集大家的力量,为未来的琉璃光妈妈们铺出一条平坦的道路,或至少不再犯相同错误。不过各个小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与身体,这里仅以我们自己的经验与您分享,喂养小孩有太多繁琐的事情,老一辈人看的孩子多、且经验丰富,别忘了也多向您四周的阿妈们请益。

在实践琉璃光环保、爱护生命、滋养小孩身心灵的理念下,如果您有关於养育小孩的问题欢迎提问,也期许您与我们分享您的体验。请传真美国(1-425-940-2044)或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的方式,注明是给「琉璃光妈妈信箱」(英文请写「for LLL moms」)即可。

《我如何准备副食品》

这个主题其实早在九八年八月杂志谢美芳就已经与我们分享过了(请参看「健康素宝宝怎么吃」)。后来许多的素妈妈们喂食副食品之前都会先读一读这篇文章,在这里我们也请您不要漏掉这部分,因为其中许多重要的讯息在这里不再重复提出。

凤娟:

在孩子适应了水果之后,我在她九个月时,开始煮蔬菜汤喂她。每次只用一种蔬菜,以当季蔬菜为主,如红萝卜、大黄瓜、结头菜、南瓜、地瓜等。蔬菜汤煮好后用调理机打成稀泥状。在确定这些蔬菜她都没有过敏反应之后,我开始尝试喂她蔬菜糙米粥。米粥的部分,是糙米加小米和小小米。蔬菜则一次只用一种。刚开始我曾经尝试先将泡水隔夜的米加水打成浆再煮,但常因为一时疏忽而有些烧焦。所以后来我用的方法是,一早起来先将已泡好水的糙米加水煮滚,然后熄火盖上盖子闷上一、两个小时后再加进蔬菜煮三、四十分钟左右。(我用的是陶锅)这样虽然比较花时间,但我发现熬好的蔬菜粥口感比较绵细,小孩也比较爱吃。另外为了换口味,也为了让食物有变化,我也会用燕麦片加葡萄干泡水隔夜后煮给她吃,或是用有机的糙米麸加糖蜜调成糊状喂她。一岁之后则慢慢让她和我们吃一样的食物,但我都会将饭多加些水煮久一点,让饭更软、更烂一些。

淑娟:

喂食小宝宝吃水果我大多用小汤匙(厚度薄一点的)刮成泥来喂食,吃一口刮一口,这样喂食方便而且不太会吃到氧化变色的水果泥;苹果、芭乐、梨等都可以,莲雾、葡萄、枣子就需磨泥器了,生菜的部份儿子还蛮喜欢切碎的苜蓿芽和红萝卜(打成泥的则不吃),妹妹则是不接受,刚开始几个月,要打成泥汁后(渣不能太多)再加胚芽饼才吃,但一次可以吃半碗;现在则是不需要加饼也吃得不错;熟食部份,刚开始我照谢美芳小姐的方式,将泡水隔夜的米打碎再煮,这样真的很方便,但儿子和妹妹都不爱糊状食物,后来我改煮地瓜粥、海苔粥、高丽菜红萝卜粥、什锦蔬菜粥、蔬菜糕、香油五谷饭等,但吃的量也都不多。一岁以前我只给原味食物,一岁以后则会少量的添加味噌或海盐。儿子的胃口是随着牙齿长齐后才愈变愈好的,刚开始都只是浅尝而已,对食物的喜恶也会变,像他一开始特别锺爱香蕉,但后来却又一口也不要,现在则都喜欢了。我们还很担心他会不会像周遭亲友的小孩那样是个挑食宝宝,还好牙齿长齐后就渐入佳境了,后来我们还觉得他除了苦瓜以外的都爱吃。现在他四岁了,胃口非常好,食量则是跟我们差不多。

妹妹的胃口则不太一定,大部份都是尝几口,吃到不饿就不要了,有时候她喜欢吃饭,我会用电锅里现有的三谷饭或五谷饭(我发现糙米配上小米及红米吃起来口感很好,尤其是配糯小米),一碗热腾腾的饭,拌低温冷压的芝麻油及葡萄籽油再加上一点点有机黑豆酱油,就成了我们小时候吃的香喷喷的猪油拌饭了(一岁以后才这样吃)。因为妈妈的母奶不在身边,有时候她真的什么都不爱吃时,我会使出最后一招:胚芽饼泡汤汁,可以让她吃上半碗或一碗,有时用粥汤、有时打三谷米糊或红萝卜苹果汁等,加上拨小块的胚芽饼(有机商店买的),她还蛮喜欢的,至少可让她补充些水分。

紫玉:

我在准备宝宝的饭菜时,因为懒惰熬到烂、也懒惰用机器打碎(因为清洗机器麻烦),就效法古人用自己的牙咬烂,再吐出来喂宝宝,我自己是觉得再方便不过了,不过婆婆实在看不下去,告诉我别人都是如何大费周章准备,我脑筋一转就说,我这样咬过可以先帮她消化食物(唾液中含有淀粉瓷可以消化淀粉),而且还用台语加一句「吃我的口水,听我的话」。其实我只是发懒找藉口,不过性情温和的婆婆可听进去了,没再说什么,事隔两年后,一天她竟然很认真地告诉我:「你说的对耶,这孩子真的很听你的话!」这部分纯属笑话分享,您愿意也不妨一试。只不过更好笑的是,我的老二可不爱吃磨碎的东西,常常是她乱吃一通,咬下来又吞不下去的东西,最后就到了妈妈的肚子里,这下妈妈可吃了不少小孩的口水,以后真不知是谁听谁的,诚然是最佳现世报。

《我鼓励小小孩吃什么?原因是?我不让小小孩吃什么,或是多大才给吃?原因是?》

淑娟:

我鼓励小小孩吃新鲜蔬果,因为我们从琉璃光所接受到的讯息都是新鲜自然食物才是我们应吃的;会控制小小孩吃加工食品或有人工香料、色素及添加剂的零食。

凤娟:

从十个月开始,为了让孩子习惯生食,我们会在饭或面里加少量的芽菜,鼓励她吃。现在孩子不但每餐饭前都会先吃小半碗芽菜,更常常自己在厨房里拿我们洗好的芽菜吃呢。而因为读了《我来了》一书,所以在选择食材时,有些属于龙葵属的蔬菜我特别小心的避免不让孩子吃,如马铃薯、蕃茄、茄子。因为这些植物在种子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生物硷产生,使得氮含量过高。另外蕈类我也不给孩子吃。(详细的内容可参阅《我来了》一书)而豆类及豆制品,在孩子一岁两个月后才少量让她尝试。至于一般含有化学添加物的零食和饮料,更是我们家的拒绝往来户。

立惠:

我儿子两岁以前我不给他吃整颗蛋与坚果类,一方面不容易消化,另一方面怕造成他变成过敏性体质,三岁以后才开始给吃蜂蜜,因为小小孩的身体无法消化蜂蜜,龙葵类植物我也少量地供给,特别是马铃薯多吃会让人倾向物质主义,所以也不鼓励吃。

晓蕙:

我鼓励小孩吃蔬菜、绿色的生菜,不过必须半哄半骗,还要调好吃的酱料(有点酸甜的效果较好)。两岁多到三岁时早餐都给水果为主的食物,加一点麦片,五岁以后改为早餐高蛋白的食物,包括蛋、奶、麦片,两餐中间再给水果吃,这是根据 Susan Johnson 博士据中国医学为依归的建议,他也建议不让小孩吃糖(人工的)及加工食品。

Sylvia:

我觉得只要是「当地」、「当季」新鲜的有机食物就很好,小孩不需要非常多样、复杂的食物,他们并不像大人知道这么多。像我们在学校里就刻意安排每天的点心时间煮不同种的谷类给小朋友吃(此妈妈是华德福幼儿园的老师),星期一糙米、星期二燕麦、星期三小米、星期四小小米、星期五裸麦、星期六大麦、星期日玉米,一般在家里也可以如法泡制,这样小孩可以吸收得最好。

念慈:

我会特别给小孩补充螺旋藻、综合维他命,另外在他爱吃的红萝卜无蛋糕中加进亚麻子粉及黑芝麻粉。

紫玉:

除正餐及水果外,我给小孩友善细菌、大乐之光、维纯净光彩维他命C、健素糖(无糖)等。很好玩的是,我不给小孩糖吃,不过每每会听到小孩用要糖的口吻来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吃一粒友善细菌、或是维他命C?」

淑娟:

我在断奶前完全没有添购任何补充品。现在则提供乳酸菌、大乐之光、卵磷脂及钙粉。

家玉:

我的宝宝一直到我们特别给他添加了很多的糖蜜后,他的指甲才长好,我想小小孩可能需要补充多一点的铁质。

《小小孩食谱》

淑娟:

蔬菜高汤:至少三种颜色的当令蔬菜,例如大头菜、红萝卜、蕃茄、青花菜、豌豆仁,水滚后小火熬一小时左右即可。一次熬三天的量,软软的菜渣也很适合直接喂食。(剩余的菜渣可加颗蕃茄煮成汤面当晚餐,或加中药卤包及豆干海带等,用电锅炖蔬菜卤味也是很美味;或加面粉、海盐煎成蔬菜饼,有吃葱蒜的则可加些葱或掬菜煎成葱油饼)。

五谷地瓜粥:五谷饭(或糙米小米饭或三谷饭皆有,煮前都泡水隔夜)、带皮地瓜丝、再加水或蔬菜高汤用电锅煮,外锅放两杯水,煮好焖个半个小时才打开。煮一次不够烂就再煮一次。

高丽菜红萝卜粥:蔬菜高汤、二谷至五谷饭(米)、再加少许切细的高丽菜红萝卜一起用电锅炖。

什锦蔬菜粥:蔬菜高汤、二谷至五谷饭(米)、再加少量切细的什锦蔬菜一起炖。

海苔粥:任一种煮好的粥,再加剪碎的海苔,就成了有海鲜风味的海苔粥了。

蔬菜糕:开水烫过的地瓜叶(有时用任何买到的绿色蔬菜),加水放入果菜机打成汁,再加面粉、少许地瓜粉、黑糖,一起搅匀呈浓稠状后,倒入抹过油的盘子里,入锅蒸15分钟即可,等凉了再切才好切。(虽然可以用太白粉替代地瓜粉,但是现在许多太白粉都是基因改造的玉米粉产品,一般勾芡可以用树薯粉、莲藕等替代)。

紫玉:

香蕉泥两变:不是所有小孩都爱吃酪梨,但是为了要让小孩吃多一点油脂类的食物,我用香蕉和酪梨刮泥混合拌在一起喂,另外香蕉泥混芝麻酱也很和。

椰奶芋头西米露:我的两个小孩都爱吃,其中的小西米改成大薏仁在能量上更搭配,只是小孩都看小西米可爱,所以我后来还是分开煮。水煮滚后下小西米(选择白色,没有色素的问题,小的煮起来也快,水是小西米的五倍),煮半透明就可以放在一旁继续焖,芋头切丁加水煮好后,连水用果汁机打成芋头奶,再倒进已经变透明的小西米大锅中,煮滚后加椰奶再煮滚,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大薏仁汤:大薏仁先泡水数小时,晚上放进慢炖锅中加入甜枣同煮(加很多的水,如果介意枣子煮化了,就须等薏仁煮得差不多时再加枣子进锅,有时我连枣子也省了),起床后混进点冰糖和一小小撮海盐就有得吃了。

银耳汤:莲子泡水隔夜,银耳用水清洗泡软,与红枣一同放进慢炖锅中加很多水煮,煮到银耳变得很软烂,再加入冰糖调味即可。这三样材料还蛮搭配的,不过小小孩比较吃不动莲子,所以后来都省了。银耳对气管、肺部很好,小孩有咳嗽时我就会煮来吃,但是一定得煮到很烂才有效。我在喂吃银耳汤时,常常有外国人以为我在喂苹果泥呢!

凤娟:

一般来说,我们家的宝贝胃口还不错。但最近(近两岁)有点挑食,比较喜欢吃菜而不太爱吃饭,我只好先让她吃饭再给她吃菜,或是用海苔皮包饭给她吃。在以粥为主食的那段时间,小孩有时也会不太想吃蔬菜粥,这时我就会给她换口味,用全麦面线淋上青菜汤(汤里加少量的味增)加苜蓿芽再洒上一些啤酒酵母粉拌成凉面给她吃,这时她会很欢喜的把面吃光光。

晓蕙:

我的孩子胃口不大,只要饱了就不会再要吃的。以下是她爱吃的几样菜供做参考。

沙拉酱:蜂蜜、苹果醋一点点、香菜和(或)九层塔切碎、义大利葡萄酒醋(Balsamic vinegar)与橄榄油。沙拉主要以生菜和葡萄干为主,较甜且脆,小孩咬得动。

白花菜、蕃茄同炒,加海盐调味。虽然蕃茄不适合多吃,但有时煮菜加蕃茄调味,对小孩来说效果不错。

有机玉米:有机玉米煮水。玉米外层的苞叶及须丝不要拿掉,煮水喝听朋友说很好。

《吃饭规矩,如何让小孩胃口变好经验分享》

凤娟:

因为有段时间我家小孩会把菜丢到地上,甚至吃饭吃到一半还会吵着要下餐桌玩。因此我们给孩子订定的用餐规矩,就是吃饭前会先和她沟通并且再三告诉她,菜是吃的东西要珍惜,如果把菜丢到地上,那我们就不会再给她吃了。另外就是吃饱饭才可以下餐桌,如果想玩而下桌,那就不能再上桌吃饭了。而吃饭时如果她还是把菜丢到地上,又还想吃而再跟大人要,我们便坚持不再给她添加。而如果吃饭吃到一半她吵着下餐桌,就让她下桌去玩,如果她玩一玩又想吃饭,我们会把饭菜收掉不再给她吃。通常这样的作法,她的反应就是哭闹,但即使是她哭闹不停,我们也依然坚持原则不因此而改变。经过几次的教训之后,孩子就不太会在餐桌上轻举妄动了。

晓蕙:

我家吃饭的规矩是吃完才能下桌,不能中途跑掉。女儿常常坐不住,吃饭很慢,又爱讲话。之后,我画了一张表格,让女儿自己选三到五件重要工作,包括吃饭不需要大人催促,及在定时内吃完,如果做到,就贴一个星星贴纸在表格上,这样做的效果不错。要让胃口变好的方法是,两餐中间不能吃零食。

家玉:

中药铺买到的山楂加大麦芽可以让胃口变好,山药(白肉)也有效。

Sylvia:

我只规定吃东西一定在餐桌前吃。以前的我老是煮三种口味的饭菜来迎合一家人的胃口,现在的我很清楚,晚餐吃不饱就上床睡觉是不会饿死的,如果小孩不喜欢今天的饭菜,我只会要求他们至少吃一口表示「感恩妈妈煮的菜」(take one “no, thank you” bite),因为有时候小孩只看一眼就说不想吃,这么做可以让他们至少尝一尝味道再决定是不是真的不想吃。

两餐中间如果给小孩点心或果汁,会让他们吃正餐的时候没有胃口。要让小孩喜欢吃饭菜,可以让小孩帮妈妈一起做菜。另外,如果能让小孩亲手种菜或发芽菜,让他们与菜菜的成长产生关连,他们也会变得比较爱吃青菜。

念慈:

我们给小孩定的餐桌规矩是,饭前先洗手,一定要坐在位子上吃,玩具不能上桌(可以放在看得见的地方),不可以乱丢东西,饭前先「供养」(两岁半开始),饭后要「结斋」(一岁半开始),这佛教的感恩仪式其实是外婆教的,我自己一直都有这么做,小孩耳濡目染,所以虽然仪式要念的东西很长,但他学起来很快。从这点来看,大人的身教真的很重要,在这里也分享一个小孩快三岁时的笑话:我平时有诵一些经文,但并没有教过孩子,一次我与外子两人绞尽脑汁在想一位魏先生的名字,口中喃喃地念「到底是『魏』什么呢?」结果小孩看我们实在想不出来,就迸出一句话说:「是『为』利有情先成佛!」。

美芳:

从小就训练孩子坐在高脚椅子上吃东西,吃完就下来,所以他们知道吃东西的时候就得上高脚椅上吃。长大了也一样,一定要在餐桌上吃,不能带到客厅或其它的地方吃,不想让食物掉的满地招蚂蚁,在餐厅以外的地方吃东西也不容易专心,对肠胃很不好。在东西没嚼完之前不可以下餐桌,不可以满口的食物到处乱跑。食物吃不完也不勉强,但如果饿了不是没东西吃就是得把剩下的食物吃完。下午的点心时间安排在晚餐最少一小时之前,吃正餐前尽量不给吃零食,如果一定要吃就给一些容易消化的水果或红萝卜等。如果要让小孩做到,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则。三餐的时间尽量定时。每人有固定的坐位,最近餐桌位置改变,大家吃饭的位置一时也不一定,老大一直抱怨他非常的迷惑,吃饭时不知要坐那里。

由于从小没有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现在要改不容易,只有在他们吃饭的时候一直提醒他们和自己。(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