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ll: (65) 6287 6268

食物森林 - 6

201502

周妙妃

 

永续的规划是整体的长期的规划

 

很多人在规划一块土地常常只考虑到「人」的需求,有些有机农业和產品也是如此,更不要说工业化的惯行农业了。

 

现今地球上的土地有1/3是用於农渔牧业。种菜的,畜牧业和水產养殖业把树都砍掉,把良好的土地改成菜圃、牧草地和鱼塭;种果树的通常只种一个品种,植株修成两公尺左右高度。这些农牧渔业区不管是平原或山坡,面积广大绵延数里,良好的土地没有水土保育将雨水和土壤拦阻再利用的规划,大雨来时,滚滚的黄水带著泥沙,珍贵的水资源、土壤和养分就流失到大海去了,所以各国耕地的肥力都在逐年持续恶化中。

 

现今的经济制度把农业和食物当作赚钱工具,把每一寸土地都用来种植商品,仅用為生财工具,没有分配土地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的规划,也不重视保存各种作物品种。例如北美洲原有二万种苹果,现仅剩下四千种;菲律宾原有数千种稻米,现在剩下不到100种。过去人类食用的食物品种已有75%消失,现有的食用品种的种子绝大部分是由少数农企业如孟山都等掌控,而且大多是适应机械和化学药剂耕作方式培养出来的,令人担心未来环境变迁时是否还有适应品种,能大量种植,提供足够的粮食。

 

如果有长远宽阔的眼光,落实在农牧渔业区。菜园区适度的种树可以挡风、遮蔽烈日的曝晒、保持水土、提供果实和有机质、带来有益生物。果园多样的品种可分散气候和虫害的风险,地表的杂草可以保护地面、提供有机质、平衡生态。农地的出水口挖些止水沟,可以储水、沉积水土和养分、丰富水源、调节微气候、增加有益生物。农地之间小路两旁的行道树让它高大,可乘凉、可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迁徙过道、也可提供水果和木材。

 

或许种植面积较為减少,商品贩售获利也较少,但是长期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减少肥料和水的使用,保持土地的肥沃,丰富生物物种,这才是永续的聪明的经营方式。

 

不是经济数字的成长,而是美好的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才能让人们有安稳的未来。不知哪位生态学家就说了:「没有优良的地球环境,人类无法生存下去;没有人类,地球会更好……」恐怕他说的并不夸张,人们想要的超过了他所应得的,而过度使用著生存环境。如果能转个念,只取自己生存所需,也照顾周遭的生物和环境,长期的回馈将远超过付出。只是一个念头的差异,一个贪的心念没管好,影响的层面真大。

 

园区的规划

 

我的土地不大,等做好了整个园区的规划,把菜园、通道、树篱、水池等的区域留下来,剩下的土地就是食物森林区。我希望四季裡有不同水果可以食用,所以想种的果树种类很多。因為只供自己食用和与人分享,所以每一种果树只种一、两棵。如果地大一点,就可以规画成有机果园,可以贩售补充家用,也可种植木料,大型的树种,甚至规划较大的生态保留区,做為学习和静心的地方。

 

果树大小和光线的考量

 

结果的植物大多需要较多的光线,果树是多年生的植株,种下之后就固定了,所以果树的间距要事先规画。

 

大部分果树都可长成5、6公尺,圆周覆盖4公尺以上。自然长成的树型就是圣诞树的形状,中间是较粗的枝干,外围是较细的分枝和树叶,大人小孩爬树的话可以一阶阶爬上去,又可以躲在裡面捉迷藏。这样的树型最自然健康也最省力,是各样小动物的最爱,像鸟类筑巢就喜欢筑在高高的,有树叶覆盖,隐密的分枝处。那儿也是树蛙和蜘蛛爱躲藏的地方。

 

但是果树需要修剪再生,农夫也為了方便採收,加上台湾病虫害较多,结果之后就需套袋,所以果树都修成2公尺左右的高度,枝节修得较稀疏,以利通风和日晒。这样一来,当然鸟类和树蛙、蜘蛛等就不敢靠近,农场就少了害虫的天敌了。

 

為了折衷,可以夹杂著种一些有益的多功能的树种,提供木材、野生动物栖息、固氮、遮荫、水土保持和净化、……,譬如樟树、茄冬、柳树……。譬如四处可见的丽李,结有冬瓜茶口味的红色莓果,人类和甲虫、鸟类都爱吃,常有鸟类筑巢;它的再生能力很强,一年可以修剪数次,枝叶可以覆盖土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或用作堆肥;它的遮荫效果很好,种在水池边可以遮光,正是相得益彰,种在通道西边,可以挡住西晒的阳光,让农场工作轻鬆许多;枝干不能作為建材,但可以做燃料,也可当支柱。

 

种树要有适当距离,一般距离约4~6公尺,可以比欧美的温带气候区密集些,因為台湾阳光足,较不缺日晒。冬天太阳日晒角度较低斜,以北半球来说,较高树种要种在北边,较低的树丛种在南边,才不会挡住南边来的阳光。

 

太阳由东边升起,在西边落下,面向西边最為乾燥炎热,所以面向西边的植株可以是喜欢长时间日晒耐旱的树种。太多的日晒有时会削弱植株的抵抗力,所以朝西和西南的枝叶可以比东边来得密集以挡住阳光,為了通风和照顾可以修剪朝北的枝叶。许多植株可以长得很高大,如果限制一下根系可以限制它们的大小,种得密集些就是个办法,此时把枝叶较稀疏的种南边,就不会挡住北边植株的日照了。

 

所以要种树前,就先想想哪边是东西南北方向,知道太阳光大多由南边来,再看看周围的建筑,或附近植株将会长成的高度,再加上一段时间观察,植树时就不会挡住日晒了。

 

在澳洲,食物森林的种植正流行,园艺中心贩售许多小型的果树,各种柠檬、柑橘、苹果、桃、梨、李和莓果应有尽有。经过嫁接矮化后,因应了后院和社区农园小面积种植的需求。许多种植果树的好手甚至发挥创意,把果树修成2D的造型,覆盖在向阳的墙上,或阳台的栏杆上。攀爬的葡萄、百香果或奇异果形成一面墙种在在屋子西面,和屋子隔著一道走廊,让西晒阳光不再令人困扰,反倒是丰美果实的催化剂。

澳洲园艺流行的矮化柠檬树 可种在小型庭园,修成2D可种在围墙旁

种植位置与排水

 

种树考虑了距离与日晒,然后要考虑排水。

 

我的园子在平地,雨季时常有积水的问题,我顺著水势规划出水在园内的蜿蜒流动走向,也在一些地点做出水池,增加排水外,也是蓄水设施。但是下雨过久时,全部土地都浸泡在水裡,过量的水由天上也由高处来,进了园区后往低处流,出了园子要经过其它园区,最后进入市府建设的排水管道。所以我们跟邻居及公共建设真是息息相关,与邻居要相互扶持照顾,也希望公共建设要做好全面的考量。前几年在邻近区域做了许多大型滞洪池,对整个大环境的排水、储水与生态实在大有利益。

 

近年公共建设很多,铁路和公路常没有与水利工程配合完善把排水管道做好。我园区附近自从有了铁路工程后,铁路另一边地势较高的农地的雨水无法排除,每逢大雨农田就积水不退,造成农作损失。铁路和公路铺设都高於两旁土地,所以不管是建地还是农地,都需要填土,花费不貲。我不知填土材料都来自何处,只能想像卡车忙碌的把泥土搬来搬去,人类正在大幅的改变地貌。

 

专业果园為了排水会做土垄,我是把果树范围内加上土壤,至少让果树靠地表的根部不要泡在水裡,现在除了木瓜怕水仍会泡死之外,其它果树都可以安然度过雨季。

 

位於山坡地的果园就没有积水的问题,但是要考虑到水土的保育,否则表土和养分都容易流失,严重时造成土石流和水源的污染。

 

山坡地种植时要做出像梯田的条状种植区,沿著等高线规划。梯田是先民的智慧,歷经数千年证明是可以保持水土和肥力的。果树种在等高线上的条状种植区,往高处距离4~6公尺,同样在等高线条状种植区种植,如此一排排种植。每隔数棵果树种植一棵固氮树种,每年修剪就近覆盖地面,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

 

种植区与通道

 

菜圃和果树范围内的土地最好保持鬆软不要践踏,所以通道就要跟著植树区规划出来。比较大型的果园為了方便管理与操作,同样树种种得一排一列的非常整齐,通道直来直去像棋盘一样。如果是小型的家庭式的果园,可以试试模仿森林,大小不同的树种种植在一起,可以增加种植数量,也可组合物种相辅相成,植树区有各种形状与大小,通道是像森林小径可以蜿蜒交错著,非常有趣。

 

这种随意型的植树区可大可小,方的圆的,任意组合。我的情况一开始是因為保留老芒果树随缘顺势而成,如果是空地,也会是朝这方向种植,老芒果树加速了食物森林的建造,其结果就是一片森林。它千变万化的面貌让人散步其中以為占地广大,蜿蜒小径的左右两处风光尽不相同,走著走著,柳暗花明处又是分叉小径让人不知所措……。

 

这种通道的形成看来随意,我觉得是很个人化的,必须自己去寻找,这点就要向野生动物取经了。森林裡野生动物走动的小径是如何形成的呢?不是只有兔子,大部分的小动物的栖息地都是「狡兔三窟」。牠们的主卧室在草丛裡或地底下,出入口有很多个,并建立许多通道可以四处觅食,错综复杂的通道更主要的是為了逃生。野生动物的生活很艰苦,面临的是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每天必须四处奔波寻找食物却时时刻刻可能被吃掉,飢饿惊恐才是家常便饭,逃跑时不是直线,但是方便移动而且四通八达。所以建造园区小径,先顺著自己的内在直觉走动,多走几次就会找出自己最顺畅最舒服的通道。

 

基本上,这食物森林裡每一个种植区都不要过大,因為需要靠近果树修剪、除病虫害、套袋、採收等等。最小的种植区裡可能只有一棵果树,较大的有3~5棵,再大了通常会发现又走出一条步道,又分成两个区域了。

 

通道宽度為1~2公尺,就可以操作推车。离屋子较远种较大型的果树,通道较宽。靠近屋子周围的步道可以较窄,种植修剪控制的小型果树和菜圃。较靠近屋子的步道可以舖上约60公分宽的砖块,方便雨季地面湿软时踩踏。雨季时地面湿软,要尽量减少踩踏种植区,人的重量还是会把土地压沉变硬,影响土壤结构和通气的。

 

澳洲墨尔本一社区农园沿著围篱种了一排果树修成2D充分利用土地

一般在做步道时会把地面夯实,就是说用砖石等铺了地面,再用机器来回压实,然后上面再铺石板等做步道,这样一来就把土地压死了,也影响水的流动。我仅简单铺上砖块,雨水可以渗入,也不妨碍排水,通道下植物根部可以伸展,而且我还可以随著植物生长大小搬动调整,和改变种植区造型。

 

南北走向的步道可以在步道西边靠近步道处种树,正好遮住西晒阳光,走在步道裡有阴凉的树荫。步道东边的种植区果树就要往后种,前方种较矮的树种,以充分利用阳光。东西向的步道则是在步道南边靠近步道处种树,遮住南方来的阳光,让步道阴凉舒服。步道北边的种植区果树就要往后种,前方种较矮的树种,以利用阳光。靠近步道的树可以把临步道的枝节修掉就不会影响过路,这样小空间也可以多挤进一些树木,充分利用土地。

 

植株距离拉近种植较密集,在热带和亚热带台湾是很适合的,我们可以模仿自然界与我们气候相似的热带雨林区林相。密集生长的高低树种其上下交错的树冠仅够吸收阳光,但却可抵挡豪雨的冲击保护土壤。茂密的枝叶生死替换迅速,却与土壤中腐植质累积腐化的速度配合,正好维持住土壤裡的有机质含量。肥力能够自给自足,自我循环补充,才是永续的办法。

 

澳洲园艺行流行的矮化柠檬树。

 

可种在小型庭园,修成2D可种在围墙边。

 

澳洲墨尔本一社区农园沿著围篱种了一排果树,

 

修成2D充分利用土地。